空调能效比实施,必将带动除湿机产品的准入标准
----除湿机成为首当其冲
空调能效比,就是名义制冷量(制热量)与运行功率之比,即EER和COP。
(1)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,也称能效比,表示空调器单位功率制冷量。
(2)COP是空调的制热性能系数,表示空调单位功率制热量。
(3)数学表达式为:EER=制冷量/制冷消耗功率 COP=制热量/制热消耗功率
(4)EER和COP越高,空调器能耗越小,性能比越高。
空调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,使用者就越省钱,越节能。为了迎合消费者这一消费新需求,空调厂家有关空调能效比系数也就翻着跟头上升,从3.0到4.0、5.0、6.0一直到了7.0。
空调能效比标识主体色调为蓝白色标识,上面标有有生产者名称、规格型号、耗能分级、能效比及产品输入功率和制冷量六项内容。空调能效比标识把空调能效比分为5个等级,其中1级高,5级低。耗能分级用箭头醒目地标出,1级为墨绿色,箭头短,旁边印有“耗能低”字样;5级大红色,箭头长,旁边印有“耗能高”。其中,1级能效比为3.4以上,是市场上节能的产品;2级为3.2、3级为3.0、4级为2.8;而5级能效比为2.6。
能效比是指空调能耗与效用比值,具体而言就是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电能产生多少千瓦制冷/热量。例如,一台定速空调的制冷量是4800W,制冷功率是1860W,制冷能效比(EER)就是4800/1860≈2.6。
能效比分为两种,分别是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。一般情况下,就我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,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,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,所以我们一般所称的空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。
由于1级能效比EER1=3.4,而5级能效比EER5=2.6;
则为达到同样的制冷量W,1级能效比的空调就要有W/3.4的功率,运转24小时,就要耗电度24*W/3.4度;
5级能效比的空调就要有W/2.6的功率,运转24小时,就要耗电24*W/2.6度;
这时运转24小时,一级比五级省电:(五级用电量-一级用电量)*100%/五级用电量=[(24*W/2.6)-(24*W/3.4)]*100%/(24*W/2.6)=23.5%
即空调的能效等级一级比五级省电23.5%。
实施第一阶段:
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》国家标准(GB12021.3-2004)规定,到2009年,中国市场上的分体式空调产品(≤4500W)能效比低值将由现行的2.6(能效等级为5级)提升至3.2(能效等级为2级)。然而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虽然家电卖场和企业均大力推广节能空调产品,不少消费者仍然不了解能效标识和能效比的意义,还需要市场加强正确引导。
实施第二阶段:
空调能效比2009年“连升三级”.
2008年冷冻年度(2007年9月-2008年8月),国内零售市场空调销售量达到2450万台。如果按照新国标规定,部分空调器厂家库存产品到2009年将属于不达标产品,有可能被强制退市。空调产品能效等级由现行的5级提升至2级,在创造节能环保效应的同时,也将意味着市场中的大部分产品,即现有3级、4级和5级产品面临遭淘汰的命运。
以俗称1.5匹的空调(制冷能力3500W)为例,按全国平均每年(夏季加冬季)运行150天,每天连续运行8小时计,如果将它的能效比从2.6升至3.2,一台空调一年可省电约300度;假设将全国年销量2450多万台空调全部换成能效比3.2的产品,一年可省电98亿度,节省电费四五十亿元;而根据全国空调现有的保有量近2亿台(假定值)计算,如果全部换成能效比3.2以上的产品,则一年可省电800亿度,相当于一座超大型电站全年的发电量。